
1975年4月5号,蒋介石在台湾病逝,临终遗愿就是棺材不得落土,等待时机,迁至老家祖坟。
蒋介石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遗愿呢?很多人表示对此不理解,去世之后不是要入土为安吗?
其实这是蒋介石的小心思,他梦想着有朝一日国民党能够重返大陆,将他的棺材也一并带回故土。
但数十年过去了,蒋介石的棺木还厝于桃园慈湖的寝陵中。
其实在蒋介石逝世不久后的80年代中期,确实迎来了两岸和平统一最为可能实现的时机,最后却因为宋美龄的冷言冷语和蒋经国的突然离世,戛然而止,两岸人民甚是痛惜。
中国共产党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心系台湾统一问题。
1982年7月,蒋经国追悼父亲蒋介石信中所言: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。
我党看出其回乡之深切渴望,也很快有了反应,以邓颖超为首的工作人员,建议让最为合适与台湾方面联系的廖承志书信一封以慰问蒋经国,寻求和谈的机会。
信中,廖承志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谈及国家和民族情怀,字字锥心。
蒋经国看完后亦为之动容,然而宋美龄看到后,最后淡淡地回了一封信,信里的八个字却令人心寒。
那廖承志信中到底写了什么?而宋庆龄的回信中又是哪八个字让人心寒?
早期两岸关系的进展
两岸和平统一一直是中国人民所期望的,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。
1955年,周总理就曾坦言:解决台湾问题只有两种可能,即和平和战争的方式,但中国人民更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,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。
毛主席也同样主张“以和为贵”“爱国一家”的政策,但是碍于美国方面干涉,统一政策一直难以实行。
直到70年代末,国际形势变动,尼克松访华,中美建交,两国关系也稍有缓和,对于台湾事务也达成了共识。
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政权,迎来了中国伟大复兴的转折点,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提出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,也针对于台湾、香港等统一问题提出了“和平统一、一国两制”的方针。
